——书接上回——
夜幕降临,冷风嗖嗖,黑衣人影在暗处悄然行动,他们如同鬼魅,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宋军大营。
然而,命运似乎与孟昶开了个残酷的玩笑,精心策划的刺杀行动并未能触及王全斌等大将的毫发,反而阴错阳差地让严浩麾下领军的妃子,武妃薛子祺,香消玉殒于暗夜之中。
消息如晴天霹雳,震得严浩脸色铁青,双眼几乎要喷出火来。他紧握双拳,怒不可遏,誓要为爱妃报仇雪恨。
于是,严浩不顾群臣劝阻,毅然决定御驾亲征,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誓要将后蜀踏为平地。大将刘旭紧随其后,两人一骑当千,气势如虹。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后蜀大将王昭远,在严浩和刘旭的夹击下,终是寡不敌众,血洒疆场,壮烈牺牲。
王昭远的倒下,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后蜀防线瞬间崩溃,两路大军势如破竹,直逼成都城下。
孟昶望着城外黑压压的敌军,心中满是绝望与不甘。他知道,此刻的自己已是瓮中之鳖,无力回天。
于是,孟昶选择了举城投降,希望能以此保全百姓的安危。
然而,严浩心中的怒火并未因此熄灭,灭了孟昶三族,以祭武妃薛子祺在天之灵。
但在这关键时刻,严浩身边的谋士及时劝阻,提醒他大局为重,不可因私仇而失了天下民心。
严浩大怒杀掉了谋士,灭了孟昶九族,后蜀至此灭亡。
与此同时,严浩大军暂停了南下的步伐,整个国家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之中,但薛子祺的倩影,却永远刻在了严浩的心头,成为了一段无法磨灭的伤痛。
荆湖、后蜀灭亡后,南唐、吴越臣服,只有南汉皇帝刘鋹拒绝附宋朝,玄宋开国皇帝严浩,在那为薛子祺举行隆重葬礼之后的第二年,即万众瞩目的神威三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与魄力,拉开了南征的序幕。
这场葬礼,作为自唐朝李秀宁以来第二位女子获得军礼的殊荣,早已在民间传为佳话,而严浩的这一举动,更是激起了全国上下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无限期待与激昂斗志。
神威三年的初春,寒风虽未完全退去,但严浩的心中却已燃起了熊熊烈火。他慧眼识人,任命右补阙王明为荆湖转运使,负责筹备南征所需的一切物资。
王明上任后,立即行动起来,他穿梭于荆湖两地,日夜不息,调度粮草,打造兵器,整个荆湖地区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驱动,迅速进入了战备状态。
转眼间,三月已至,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复苏。严浩一声令下,潭州防御使潘美被任命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他身披战甲,手持长枪,率领着来自十州的精锐之师,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南下的征途。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每一步都似乎在向世人宣告着胜利的必然性。与此同时,在南汉的贺州,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打破了宁静。
刘旭,这位勇猛的将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死了南汉大将伍彦柔,成功占领了贺州,为宋军南下打开了门户。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是五月。
此时,南汉的天空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宋朝军队在严浩的精心策划下,采用火攻之策,一举击溃了南汉招讨使郭崇岳所率领的六万大军。
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战场上到处都是哀嚎与绝望。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宋军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与智慧,他们乘胜追击,继续向兴王府挺进。
最终,兴王府的城墙在宋军的猛烈攻势下轰然倒塌,南汉后主刘鋹在绝望中选择了投降,南汉的统治就此终结。
同时北方的辽朝第四位皇帝耶律璟,昼寝夜饮,不理朝政,乌古发动叛乱,掠民财畜。僧隐征讨乌古失败,僧隐和乙实战死。
因为耶律璟昏聩暴虐,爆发黑山之变,近侍小哥、盥人花哥联合庖人(厨子)辛古等共六人趁辽穆宗酩酊大醉而将其弑杀。时年三十九岁。
耶律璟死后由耶律贤成为辽朝第五位皇帝。
而严浩灭南汉后,南唐后主在李昪和李璟死后,由李煜成为第三位‘皇帝’,李煜表面上臣服以求自保,暗中却备战以防玄宋军进攻。
严浩命刘旭为异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偕都监潘美,统领十万大军出荆南,调吴越军出杭~州北上策应;遣王明牵制湖口(今~属~江~西)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神威三年十月,曹彬率军顺长江东下,水陆并进,攻破池州(今~安~徽~贵~池),占领采石(今安~徽~当~涂~北)。
神威三年十一月中旬在采石架通长江浮桥,保障大军渡江,继续向东推进。
神威四年正月初三,宋军破溧水(今~属~江~苏),继与十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今江~苏~南~京~西)大败南唐军,直逼江宁(今江~苏~南~京)城。在西路王明军和东路吴越军配合下,全歼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所率十万援军攻破江宁,李煜投降,南唐灭亡。
神威四年七月,清源军主动投降宋朝,同月皇后虞彤彤带领大军~逼~近吴越王领地,吴越王投降,
神威四年十月,在严浩的计划之下,大将刘旭攻破云~南各地,大理国灭亡。
神威四年十二月,刘旭收复交趾,安南王投降。
神威五年二月,严浩纳群臣之谏,目光如炬,毅然决定暂缓北伐之步,未蹈覆辙,不似历史上那般轻率地无视宋军久战之后的疲惫与疮痍,执意率军自太原北进,梦想一举复得燕云十六州。
他深知,时机未至,急躁不得。
于是,严浩下令全军退守太原,进行为期半年的休整与备战,养精蓄锐,以待天时。这半年间,太原城内,军纪严明,士气高昂。
士兵们或是在校场上挥汗如雨,锤炼武艺;或是在帐篷内研读兵法,筹划战略。而严浩,更是以身作则,每日巡视军营,与士兵同甘共苦,鼓舞士气。
严浩深知,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需要精良的装备和卓越的战术,更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同生共死的信念。
终于,时机成熟。严浩一声令下,宋军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他们北伐的第一步,便是收复被定难军和党项军占领的北方各地。
战斗打响的那一刻,天地间仿佛只剩下刀光剑影和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宋军将士们奋勇当先,以一当十,所到之处,敌人望风而逃。
太原城外,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正在上演。严浩亲率大军,与前来增援汉辽的联军展开激战。战场上,旌旗蔽日,箭矢如雨。
严浩身先士卒,在他的带领下,宋军士气大振,越战越勇。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宋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严浩乘胜追击,率军直逼太原城下。太原城内的北汉国主刘继元,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只得开城投降。
严浩下令攻取太原,象征着北汉政权的终结。
至此,严浩成功逼降北汉国主刘继元,灭亡了北汉政权。
这场战役,不仅彰显了严浩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决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严浩可不是赵匡义,也不想他一样被辽将耶律沙等阻于幽州城下,为耶律休哥等大败于幽州,赵匡义负箭伤,乘牛车逃回,是为高梁河之战。
历史上的北宋北伐惨败,不可能在发生,严浩让刘旭领十万大军驻守幽州,而严浩开始了治理内政,同时让人秘密联系耶律贤的皇后萧绰(萧燕燕)。
耶律贤从小因惊吓过度,故体弱多病,皇后萧绰(萧燕燕)因之成了辽朝政治军事的重要决策者,故有“国事皆燕燕决之”的说法。
神威六年,耶律贤亲率大军攻打宋朝,于瓦桥关被刘旭大军伏击大败,瓦桥关之战后,随着耶律贤意外驾崩,战争暂止,耶律隆绪成为辽朝第六位皇帝,而大权全部掌握在萧绰手中。
同时奇怪的是萧绰居然这个时候被检查出怀孕了,而严浩知道萧绰怀孕以后十分高兴,让使者送去祝福,同时签订历史上不一样的“澶渊之盟”
同时双妃刘小喵生下一个皇子,请求严浩取名为恒,严浩同意了。
就在严浩册立皇后虞彤彤之子严稷为太子后不久,宫中又迎来了一桩喜事——双妃刘小喵诞下了另一位皇子,严恒。
这连续两件大事,让整个皇城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
严浩龙颜大悦,决定大宴群臣,以示庆贺。
夜幕低垂,月光如水,宫灯高悬,金碧辉煌的宫殿内,群臣欢声笑语,觥筹交错。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
全妃郭小铭,一位容颜绝美、心思深沉的女子,穿梭于宴会之中,目光锐利如鹰,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突然,她的脚步一顿,眼神凝固在了一扇紧闭的房门上。她悄无声息地靠近,耳边隐约传来细碎的低~吟与喘~息~声,郭小铭心中一惊,她轻轻推开门,只见房间内烛火摇曳,双妃刘小喵与武将赵匡义衣光着~身~体正缠~绵在一起。
这一幕,如同晴天霹雳,让郭小铭瞬间呆立当场。
赵匡义反应极快,他一把推开刘小喵,目光如刀,直刺向郭小铭。
在那一刻,他的眼中没有丝毫的愧疚与恐惧,只有冰冷的杀意。他身形一闪,如同一头暴怒的猛兽,扑向郭小铭。
郭小铭虽然也是习武之人,但面对赵匡义的突袭,却显得力不从心。她勉强躲过一击,但赵匡义的第二掌已经如影随形,重重地击在了她的胸口。
郭小铭口吐鲜血,身形踉跄,最终无力地倒在了地上。
这一幕,被恰好路过的侍女与侍卫所见,他们惊恐万分,连忙高呼救命。
然而,赵匡义却像是被激怒的野兽,无视一切,再次向郭小铭补上致命一击,确保她再无生机。
消息迅速在宫中传开,如同野火燎原,人人自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