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报名的时间到了,左宁带着心爱的孩子到私塾报名。
“郑明,家在京城。”老先生抬眼看了看他,便在报名册上写了“郑明”两个字。
郑明兴奋地点了点头,眼神充满了期待。
“好好学习,孩子。”老先生似乎已经习惯孩子们的兴奋和期待的模样,不带任何情绪地说。
不过,孩子们往往都带着感激地回了句“好的,先生,我会努力的。”
郑明也不例外。
等到正式上课的那天,郑明早早就醒了,一个人收拾好书包,等着左宁起来送他入私塾。
“还没吃饭呢,吃完再走啊。明儿,这么早起来干什么呀?不急不急。”
郑明迫不及待地扒拉几口,说吃饱了,就催着母亲一起去上学。
等送到门口,他就背着书包跑进了私塾。
他被安排在第二排。
第一天,先生自我介绍了一番,再让每个人自我介绍一下,郑明和同样在第二排的同学笑了笑,两个人算是认识了。
经过了解,大家基本上也都是京城的,很少是外地的。
“好了,大家基本上也照个面了,基本上都是京城少爷,以后,大家互相学习啊。”老先生说着官方语。
“我们先从三字经开始,谁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什么意思?”
“先生,我知道。”郑明的同桌勇敢地第一个举手。
先生看了下他,问道:“王浩?”
“是的,先生,我叫王浩,这句诗指的是:大家刚出生的时候就像白纸一样干净纯洁的,只是因为后来不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学习,受各种的影响,大家才变得不一样。就比如孟母三迁,告诉我们,好的环境可以成为一个好人。”
“后面的几个学生听完,个个嬉笑着。”
“好,好,你说得很好。就是这个意思,大家看到了没,这就是习相远的后果。后面的同学还在笑?”
郑明,一脸崇拜地看着王浩,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王浩不好意思地冲他笑了笑。
到了午休时刻,大家都拿出自己家人准备的饭菜,左宁准备了一大盆的饭菜,生怕郑明吃不饱,郑明根本吃不完,反而招来别人的嘲笑:“这么多,饭桶啊。”
郑明羞愧地不敢辩解。
不过大伙看了看他的饭菜,都快流哈喇了,色香味俱全,个个馋得要死。
他的同桌王浩的饭却显得寒碜,饭加上一些青菜。
郑明见状夹起一块排骨和鱼,毫不犹豫地放入他的饭盒里。
还冲他笑了笑,说“别客气。”
大家见郑明只夹肉给王浩,心里都不是滋味。
“哎呀,这才第一天上学呢,就和人家这么好啊?郑明。”有人开始酸言酸语起来。
有的呢,毫不客气地跑到郑明跟前,从他的饭盒里抢了一块排骨吃了起来。
郑明见状也不生气,而是大方地把肉分给了大家。
“郑明,你家是做饭馆的吗?这么好吃?”
“是,我家是做茶馆的,不但有可口的饭菜,还有好吃的点心,改天我拿来给你们尝尝?”
“别空口说白话啊,我们可等着呢。”
等回家,郑明兴奋地和父母分享当天在私塾发生的事情。
两夫妻看见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这么开心,心里也很欣慰。
“娘亲,他们很喜欢您做的饭菜。”
“傻孩子,你都分给他们吃了,你自己吃不饱怎么办?”
“你准备太多了,我一个人永远都吃不完。”
“是啊,孩子他娘,你准备了一家人的量,怎么吃的完?”连郑允这个做父亲的都调侃她。
“是是,不过,我还是给你准备多一些,省得你分给同学自己不够吃。”
“好的娘亲,不过我还告诉同学,我们茶馆做的点心也很好吃,让我改天给他们带一点尝尝。”
“好,娘亲这就准备去。”
“娘亲,顺便包一包给先生送给他吃。”
“好好,我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