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二十二章1月4日(五)
对于体貌瘦弱的苏方达来说生活的变化跟略显健壮的吴爱民是完全相反的。占地、拆迁、补偿不知使多少人梦寐一夜暴富的改变如同天降福运一样在他身上发生。这些使跟他在一起的每天辛辛苦苦为微薄收入精打细算生活的人顿时失去了心里平衡。这样的骤变同样使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感到迷惑,一时迷失了生活的方向,跟在贫困中煎熬一样不知道以后将怎样生活下去。这是一个可笑的人生游戏场,尽管很多人不曾得到过一夜暴富的幸福感受,但是苦难的生活让他们饱尝了没钱贫穷的滋味。使他们深切地体会到支配婚姻和家庭完全依靠的不是感情,而是金钱从中充当可恨又重要的角色,金钱才是家庭婚姻的主宰和主角。无论是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条件在婚姻一点不占优势的苏方达不知给他带来多少困惑。就这样的一个人一夜之间突然对爱情有了选择,以前的时候是别人在对他选择,现在却变成了他在选择别人。两个在以前都不可能成为他媳妇的女人,居然都愿意跟他走在一起,完全是跟感情无关的游戏。苏方达无忧无虑嘻嘻哈哈的表情给人感觉就像与烦恼无缘一样。他的理念正迎合有人说的与其愁眉苦脸的活过一天,倒不如把一切都看开高兴地度过每一分每一秒。愁眉苦脸又不是解救苦难的良方。苏方达天生乐观的情绪有时让心境狭窄的吴爱民有些反感。
特别是在吴爱民心情低落的时候,苏方达带着信任的心里不止一次跟他说起自己的私情,尽管带着真诚的寄托拿他当亲人想听听过来大哥的意见,吴爱民知道他心里早已选定了追求的目标,因此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心里对他的坦言萌生嫉妒。想到他为自己的专爱目标不知曾经抱着多大的奢望,当这个目标第一次远他而去使他彻底失望的时候,他是怎样的怀疑过自己的人生还有没有活着的意义,此时那种彻底灰灭的失望又奇幻般成了希望,当奢望真的变成妥妥的现实摆在眼前的时候,他却显得不够自信了。那将是何种的心情。尽管他知道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少不得萌生出那种犹如苦读数载一朝中举喜极而悲的心里。
心情极其悲伤低落的吴爱民甚至对别人正常的嬉笑言谈都带着几分怀疑嫉妒讨厌的心里。在苏方达难免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的口气跟吴爱民说起他的爱情故事的时候,那种容易被人理解为炫耀的心里好像连他自己也不相信在这个世界自己居然还会有这一天。有意无意的使吴爱民感到这是对他心里痛点的挑拨。似乎在说,总不至于你死了亲爹别人也跟着你一起过着悲痛寡情的生活吧。
“大哥,跟你说吧,我每天都在跟庄玉玲通电话。他父亲已经不再干涉我们俩的事了。有一样东西真正让我感到了神奇,那就是钱,只要有了很多的钱,不但一下子治好了困扰几代穷人的疑难杂症,还会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你的人变得和善友好、毕恭毕敬、甚至服服帖帖。”
“人生何论得与失,不曾得来何来失。若无失去何来得,终了何论失与得。”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嫉妒的天性会轻而易举的把理性的思维搅乱。吴爱民不知从哪里看到过,也许是此时编纂出来的连自己也不知为什么会说出这些像佛语的话来。尽管苏方达以平常的语气跟他说着家事,在吴爱民情绪极为低落的时候不免理解为妥妥一种小人得志的心里感受。
苏方达是通过吴爱民的父亲吴成贵才跟他走在一起的,对于他的为人处世算不上是完全的了解,不过他绝不是一个城府很深暗藏心机的人。心里有啥嘴里就说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话直说倒显得性格直率。这样的人心里没有一点的犄角旮旯,是藏不住一点事的,坦诚,喜怒尽显于色,冷热尽现于情。这是做人的根本,但绝不是做事,特别是做大事人的性格和素养。这样的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去算计别人,不算计别人并不代表别人不会去算计他。
***
田地不多的杨林镇人原本依靠种植果蔬,用不了一身汗的力气就蹬车到城里的农贸市场换钱交易过光景。闲下来的时候,城里各种杂活不可或缺总能见到杨林人汗流浃背一脸恭维向小老板们讨价还价的身影。“老板咱们卖苦力的挣点钱实在不容易,讲好的价钱还少给……”“爱要不要,就这些,你们除了付出点力气,又没有任何成本,谁知道我们花着工钱还让你们练就出一副好身体呢?”“老板,话可不能那样说……”“滚,知道我的时间有多宝贵吗?分分秒秒都是金钱。”
劳作虽说苦些累些,有时还会被人抢塞一肚子闷气。但习惯这种生活的杨林人对城里的依赖如同果蔬与水土一样不可分离。经过一次又一次修建街道整齐的杨林镇在杨林人的心里也算是称心如意的家园。没想到人口的集聚,城市的扩容,迎来了杨林镇整村搬迁进城的大好时机。搬迁以后,人们再回到从前的杨林镇恐怕只有在影像中寻找曾经的记忆了。河道治理后这里将变成植种名贵树种的天然氧吧,青山绿水妆点下的城市也会变得更加秀美,只是不知那时的杨林人回到自己曾经居住过祖屋的高树下会是怎样的感想。人们在畅想中编织未来梦幻般生活的同时,各自心里却带着久盼的心里为以后的生活去向作打算。每个人的命运都即将面临着一场大的变化。
那天,夜已经很深了,贾小荣带着离婚后跟她生活在一起的跟前夫生下的小男孩来到苏家对苏方达的母亲嘘寒问暖,先是帮着把屋里的炕烧得暖暖的,嘴里不停地叫着大娘,偶尔一时出现口误居然把“大”字给轻声掩过,“我看家里的被子需要重新拆换,都换上新棉冬天就更暖和了。”生活的那点把戏岂能瞒得过一个历尽苦难的老母亲独到的眼光。
留恋玉容思不断,春花秋月无始终。
比翼连理缠绵绵,归巢云雀唧哝哝。
伯牙鼓琴遇子期,高山流水情相通。
寝食难安病痴情,洛神游女来梦中。
文君新寡意相如,何以贵贱论志诚。
苏母觉得有些话不能不挑明了,“说心里话我从心里是喜欢你的,不但不介意你带着一个小子,还希望家里有一个一身健骨的男人来撑起这个弱弱的家。但这事儿你是知道的,我是不能做主的,更不能替达儿做主。你是过来人,你懂得比我多,年轻人感情的事我是不懂的。但我知道没有感情的两个人是不能走在一起的,那样是不会幸福的。都在一个镇里生活,我又亲眼看着你长大,又遭到婚姻不幸的好闺女,咋想也是苦命的孩子。我怎么好忍心再伤你的心。再说,若不是遇上搬迁这样的大好事,达儿哪里有那个福分来娶你这样好的女人。”
邻里友邦,遇短求长。时俗和睦,何论贫富。财薄命蹇,心善不变。文浅识广,处事不伤。
这位老母亲表面满是安慰的话,内心深处却早有主张。苏方达对庄玉玲心心相念是尽人皆知的,只是人们都以为是天方夜谭并不放在心上,何况她爹庄林把话说得使人无法接受,苏母也只好拿出从来就没想过高攀不起的姿态来。事情出现转机后,苏母偷偷找过杨林镇年事已高子孙满堂最会给人算命的寡婆。把两人的生辰八字拿给寡婆看她怎说?寡婆说苏方达跟庄玉玲的八字最合,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定会生小子。谁都知道寡婆跟庄家有亲缘关系的,苏方达挂满皱纹的母亲以找她算命的由头去探庄家的口风,还没开卦就把厚重的卦金押在了寡婆的眼前,见钱眼开的寡婆怎好不顺水推舟替苏家说好话。苏方达的母亲从心里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跟庄玉玲走在一起的。佯装不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是庄玉玲长得那么美丽,跟自己的儿子站在一起明显有些不般配。尽管庄玉玲也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并不影响她在苏方达母亲心里的形象。寡婆这样的说词,正是苏方达母亲所求的结果。经寡婆这样一传扬事情就更显得顺理成章了。苏方达母亲对庄玉玲明显的亲近起来,庄玉玲去苏家的脚步也变得亲了,苏家太需要一个年轻的媳妇来陪伴这个儿子在国外孤独的母亲。小女孩每次跟庄玉玲走进苏家家门的时候,老远就亲切地叫起“奶奶”,苏母听在心里高兴得好像自己亲孙女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