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出征,实在是迫不得己,我们也实在受不了当今朝纲的破乱,大汉根基的不稳,如果情况再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会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我们商量着下一站去哪里。
张老板建议去南方山林茂密之处,找个山头,占山为王。
吕窦大爷建议找个地方军阀,然后临时性的寄人篱下。
石匠建议找个经济环境好的地方,接着开酒庄,远离战乱。
可是,大家又一分析,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在这个乱世,又有谁能够寻觅一处世外桃源?
我突然想起,之前听家父说过,我家祖上是大汉初年车骑将军乔焕,到我们这一代,已经延续七八代有余,除了我们家,东郡的乔瑁、江东的乔公都在当地具有很大威望,不如我们先前往东郡投奔乔瑁,他看在我们同宗同根,应该会收留我们,然后伺机发展。
大家一想,也只好暂且如此,然后吩咐部队前往东郡出发。
临行之际,我也给雕蝉写了封信,告知我们近况,让她勿要牵挂。
行将半月,终于到了东郡,然后我们将军队暂时在城外驻扎,然后我、吴蒹乐、石匠还有吕窦大爷三人进城,找到了东郡太守府,拜见乔瑁。
要是仔细算起来,我的辈分要比乔瑁要高一辈,我的家父跟乔瑁的祖父乔玄属同一辈分,早些年两家有过一些走动,但随着商仕殊途,最后两家的交往不怎么密切。
因此,我虽然年龄尚小,但也算是乔瑁的叔父辈。
不过,现在人家官任东郡太守,怎敢妄称为叔。
我找到门馆,递上拜帖,然后在候房等候。
可能乔瑁官务繁忙,我们等了半天,仍不见乔瑁踪影。
知道等到晚上临近傍晚,才从外面慌慌走进一人,穿着太守官府,想必定时乔瑁。
他身后跟着一个人,风尘仆仆,满面仓促,表情慌乱。
乔瑁进了候厅,然后拱手拜迎。
我起身后迎接,依次介绍了吕窦大爷等人。
这时,乔瑁说道:“早听说诛杀黄巾军的是几位年轻小将,没想到竟然是我们乔氏同宗所为,实则是让我倍感欣慰啊,真的是光宗耀祖,给我们祖上增光。”
我们谦让了一番。
我说道:“太守过奖,我们其实是一群临时拼凑的队伍,并非正规部队,这次得胜实乃侥幸,还需多接受一点正规军队的训练才行。”
“你们过谦了。”乔瑁又说道:“现在乱臣作乱,外戚篡权,人人危而自保,却更是需要像你们这种英雄出来匡扶正义。”
“的确如此。”我答复到,“我们刚从洛阳赶来,想投奔你这里,跟太守一起铲除奸佞,维护社会。”
“那敢情好。”
太守听后异常兴奋。
“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他指了指身后这个人,:“这位姓曹,名操,字孟德,原为洛阳骑都尉,后被董卓陷害,刺杀董卓不成,不得已逃回家,散尽家财后招兵买马,欲召集天下英雄一起讨伐董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一起前往?”
我们一听,觉得这个方法可行,赶紧向曹操施礼,叫了声曹大哥。
曹操看了一下我们,问道:“早闻各位的大名,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不知道几位小英雄是何出身?”
我答道:“我们几个出身卑微,出道之前是在庄里杀猪。”
曹大哥听到,突然面色一变,脸色苍白。
乔瑁忙问缘由。
曹大哥面露愧色,说道:“不瞒各位,我最近听到杀猪一词就会害怕,前期,由于我刺杀董卓未遂,在潜逃的路中不小心误杀了故友,恰恰也是因为他家有人准备杀猪。”
我们觉得奇怪,杀猪怎么会招来杀身之祸呢。
更多的来不及详问,暂且商议下一步计划。
曹大哥说:“现在汉室危矣,董卓作乱,天下人人皆想诛杀董贼,豫州刺史号召各路诸侯,共同反抗董卓,不如咱们一起前往,好助力杀贼。”
我们听了欣喜不已,辞出太守府回营。把事情给几位老板一禀报,大家都很同意。
择日出发。
我们先行一步,企图同十八路诸侯相汇合,挥动大军前往豫州。
乔瑁回去整顿军马,筹备粮草,后期再去同我们回合。
曹大哥带领着自己召集起来的队伍,跟我们队伍一起出发,半月之后,到了豫州。
此时,已经凑齐了十八个地方的诸侯,各个诸侯军卒众多,我们几万人马较为微薄,但也算是给大家稍微增加了点力量。
但是由于我们出身较低,非候非爵,军马不多,诸路诸侯不怎么看得起我们,要不是曹大哥利用自己当朝的一些威望强谏力推,诸侯们甚至都不让我们入伙。
这个时候,大家急需推选出个盟主,统一指挥,协调作战。
袁绍兵多将广,理所应当被推成盟主,盟主第一步献给大家分配工作,他按照各自诸侯的职位、军马的数量和打仗能力,暂且给大家指定了工作。
不出所料,盟主给我们指定了个后勤官的角色,就是押运粮草,起火做饭,缝制军衣,照顾病号,另外,还需供给全队的酒水饮料。
我们都愤愤不平,本计划是冲锋陷阵,杀敌诛寇,没想到干些女人做的工作,心中那面有些不悦。
吕窦大爷安慰我们,说劳动不分贵贱,军种没有尊卑,只要做好相关工作,得胜之后仍然可以有所功绩。
也只好如此。
当夜,曹大哥来到我们营地,他也听说了我们的工作任务,过来慰藉我们说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让我们不要有思想包袱,好好的照顾好几十万大军的衣食住行,这比冲锋陷阵的厮杀还有意义。
同时,曹大哥还带来了一个随从,名叫焦昀,二十岁出头,是曹大哥手下的一个厨师。原为成都人,从小迁移到中原地区,但是仍然说的一嘴四川话。他拜过多位烹饪名家为师,博采众长,天赋过人,又加上自身又天资聪慧,对火和食材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烹饪技能出乎其神,据说各大菜系中的代表菜都得心应手,出神入化,在洛阳周围逐渐有了名气,成为众多名家争相追捧的名家,都以吃一顿他做的宴席为荣。
后来战乱不止,他为自保,就隐姓埋名,找一个大户人家当专职厨师,这个大户人家叫吕伯奢,本是曹大哥故友,由于做饭太好吃,吕伯奢和他家五个儿子吃的肥头大耳,营养过剩。
有一天,曹大哥去他家做客,吕伯奢见故人来访,赶紧让焦昀杀猪款待客人,他准备做粉蒸肉、水煮肉片、毛血旺、蒸黄喉、火爆腰花、椒盐猪手、尖椒肥肠、酱肘子等,全猪宴。
焦昀拿刀杀完猪后,手提滴血的杀猪刀外出买调料,回来后发现吕伯奢的全家竟然都被杀了,遍地尸体,血流成河,他吓得瑟瑟发抖。这时,曹大哥在现场,告诫他赶紧跑,毕竟全家暴毙,仅他一人存活,而且手中又有沾满血迹的凶器,在没办法进行DNA检测的年代,他肯定具有极大的作案嫌疑,现在官府动不动就乱用私行,估计几鞭子下去就会去打成招,让他赶紧跟他一起跑路。
他想都没想,就跟着曹大哥一起回到了老家,几经周折后,跟着一起到了十八路诸侯这里,曹大哥让他来跟我们打下手。
我们听完他的故事,觉得怪怪的,我们心想:他就没有怀疑说是曹大哥杀的人么?
看来也是憨厚之人。
他见过我们后,跟我们打招呼,用浓厚的四川口音自我介绍,他叫焦昀。
我们听不惯四川口音,听不清楚焦昀的发音,听成了赵云。
他几经解释,急的不行,说道:“我叫脚云,不叫赵云~”
不过,怎么听起来都像赵云,不过没关系,谁还在乎他叫什么名字,只要他不把饭烧焦,叫他焦师傅也无伤大雅。
当晚,我们让他给我们露了一手,果然做的饭比较好吃,食材选择精益求精,火候把握恰到好处,味道调制咸淡适中,饭菜种类多种多样,实在是难得的大厨。
最为高兴的是吴蒹乐,他也是杀猪匠出身,两个人对杀猪有着一样的技艺追求,闲暇时两个人经常一起探讨杀猪和做饭的技术,相互借鉴,相互提升。
不用多久,吴蒹乐的做饭水平也大大提升,焦昀的用刀技术也突飞猛进,也是难得。
焦昀虽然成都人,做饭酷爱放辣椒,自己吃辣椒也很多,时间久了他因频繁吃辣和闻辣椒,腿脚得了关节炎,一到刮风下雨,他就腿脚不便,这个时候由吴蒹乐替他做饭,凭借焦昀对他的悉心指导,吴蒹乐也可以从容应对几万人的饮食共计,根本不在话下。
这个时候,配上我们自酿的桃花醉,真是绝配。
整个十八路诸侯算是不虚此行,天天宴会,顿顿喝酒,大家好不自在。十八路诸侯为了吃好喝好,优先把所有物资供给给我们,并且不停的召集诸侯大会宴席,开会的时候也不探讨军情,就是吃吃喝喝,把一场讨贼大会开成了潇洒的轰趴。
最后,曹大哥觉得氛围不对,在会上说,大家聚集一个月有余,但是大家对讨伐逆贼的事尚未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再这么吃喝下去,十八路诸侯都会得“三高”病,到时候我们堡垒会不攻自破。
大家听到后,也恍然大悟,觉得的确不应该再沉沦下去,天气马上立秋,冬天之前再不打仗,各路诸侯可能适应不了北方的气候,可能就得撤兵。
然后,大家开了个紧急会议,商量一起出征讨伐。
最后计划如下:
曹大哥率领军队作为先锋军,先行出阵攻击董卓。
剩下的冀州、豫州、山阳、北海等众人灵活应对,分兵接应。
我们刘关张这一队负责后勤,备好军粮和军衣,为天气做准备。
曹大哥听后,高高兴兴带军出发,我们筹备好军粮,准备沿路护送过去。
不过,正当我们运粮军出发的时候,突然接到盟主命令,他让我们少运粮草饭前线,他们怕酿酒用的粮食不够,所以让曹大哥省吃俭用。
没多久,曹大哥军中由于缺粮少食,人心不稳,兵败而回。
曹大哥气的脸色惨白,在大会上怒斥各路诸侯不配合。
众诸侯都是喝的醉醺醺的,胡乱安抚了一下他,就让他回去休息。
一连几天,曹大哥都是气炸心肝肺,天天来到我们营,让焦昀做一桌菜,然后找我们喝酒解忧。
几位大爷也是安慰他,特别是关二爷,跟曹大哥促膝长谈,深刻的交换意见。关二哥是最注重义气,对曹大哥这种孤军深入的义举特别敬佩。曹大哥也是爱惜人才的人,对关二爷这种人中龙凤也特别欣赏。
关二爷说,他早晚找机会替曹大哥出这口气。
曹大哥说,看来各路诸侯都是心怀鬼胎,并非真的想抗敌,此地不宜久留。
果然,又过很久,各路诸侯都无心迎战,每天聚会喝酒取乐,我们部门成了整个队伍最繁忙的,天天杀猪、做菜、酿酒,好好伺候各位,顿时觉得我们不像是打仗的,更像是老年疗养院的食堂。
有一天,我们接到袁盟主的命令,让我们给所有军官打造一个酒壶,要求外观精美、用材讲究、容量海大、方便携带,最主要的需要一定的保温效果。后来一打听,发现他们竟然想给每个诸侯配发一个,在日常军务时充当酒壶,想喝的时候就喝一口,好不自在。
我让石匠想尽一切办法研制,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突然想起来,当时在南阳城内,为了防止太守刘焉摔杯为号,我们特制了一个金刚石的杯子,这个时候应该可以排上用场。
我们命人采购来了金刚石,按照当时的工艺仿制,内外胆之中填充上棉絮、鸭绒、椰子纤,另外,为了增加保暖效果,我们经过多番试验,采取了盛夏时期的野生蓝靛果,挤出果肉后,将皮晒干,焦昀收集了杀猪后的猪膀胱,将果皮填充进膀胱反而有更好的保温效果,这样的天冷的时候,倒入热乎乎的桃花醉,半天都不会降温。
这样,十八路诸侯完成了所有装备,尽情的享受桃花醉。
董卓了解到我方状况,只知道我们天天沉迷酒色,无心迎战,便让手下大将挑战,对方将军名叫华雄,将队伍驻扎到我们对面,天天骂阵挑战。
只不过我方将士各个喝的是不省人事,管根本没有想到对方竟然会主动出击,吓得赶紧开会商议对策。
当务之急是找人出去对战一阵,好打消敌人的锐气,不过,听说对方将领华雄是良将之中的极品将军,武艺超群,战无不胜,按说我方军中能胜其右者寥寥无几。
盟主袁绍向着众人打了个酒嗝,问道:“那个敢出去迎战?”
正所谓酒壮熊人胆,我们将中走出一位,看他也喝的盔歪甲斜,满脸通红,步幅摇摆,说道:“我,我,我也不是吹牛,区区小贼,吾去擒来。”
说完,晃晃悠悠骑马出阵,大家正在焦急等待时,只听战鼓一响,紧接着一阵嘈杂,然后我方小卒跑过来说:“禀盟主,我方战将俞涉酒醉上阵,未曾接垒,就因马速过快,自己摔落马下,跌石碰亡。”
“哎呀!”
大家军中一阵惋惜。
这时军中又出来一人,大喊道:“我有上将潘凤,可擒华雄。”
说完,军中走出一人,向着军中走去。
接着又是一阵擂鼓声,同样,不久鼓声熄灭,小卒回禀报:“禀报盟主,我军潘将军出阵,尚未接刃,潘将军醉酒,伏马呕吐,被华雄趁机连人带马都给劈杀。”
“哎呀!”
大家头脑都嗡嗡作响,没想到尚未对战,我军就阵亡两员大将。
这个时候,袁绍再次看向人群,问道:“还有谁敢出战?”
大家都面面相觑,不敢吱声。
这个时候,我瞅了眼吴蒹乐和石匠,觉得出人头地就会来了,何不利用此次机会出阵,杀出个名义来,好在军中扬名立万。
但是,吕大爷冲我们摇了摇头,意思是华雄实力尚不可知,我们本是后勤官,何必冒着头险,万一华雄果然是万军中取对方首级如探囊取物,怎么对得起雕蝉对我们的期待。
也好,先坐观其变一下。
这个时候,我们关二爷沉不住性子,正想借这个机会替曹大哥鸣不平,他想要不是前期你们断人家军粮,现在也不会让对方堵着门挑战。
想到这里,关二爷走出阵来,正想对此事进行一番争论,他尚未言语,袁绍见有人搭茬,高兴坏了,赶紧问道:“这位将军是何人?”
曹大哥走出来,答道:“他是关羽,是刘备手下战将,只是一名后勤官。”
袁绍听后,面露愧色,说:“让他出阵,岂不让对方笑话。”
曹大哥说:“盟主明鉴,您看全军将士,只有关将军没饮酒啊,再让别人喝酒出战,凶多吉少啊,万万不可。”
“胡说!”
袁绍怒斥道:“你说他没喝酒,为啥脸是红的?”
“末将天生如此,精神焕发而已。”
关二爷回答。
袁绍一时不知如何应答。
“来来,速拿酒来。”
曹大哥命人端来一坛热酒,“这位壮士,你且饮下一杯壮行酒,祝你旗开得胜。”
关二爷看了一眼曹大哥,心理暗骂道,刚才那哥俩就是喝酒误事被杀,你还让我喝酒,这不是见不得我好么?
“酒且倒入我的杯中,我去去便来。”
说完,关二爷骑马出营。
曹大哥一看关二爷没喝酒,把酒倒入了金刚石杯子中。
关二爷来到阵前,大骂道:“对方将领华雄听着,我不管你抽中华烟,还是喝雄黄酒,我今天就让你烟折酒撒,命丧黄泉。”
对方华雄见我方出阵,嘲讽道:“听说你们是十八诸侯,我看你们倒像是十八酒坊,各个喝的浑身酒气熏天,还趁着酒劲出来迎战,太不尊重我们这个职业了,看来你脸色深红,想必也是喝了不少,简直白送死。”
“啊呸,爷爷我的脸红是天生的,不要胡乱猜忌!”关二爷怒骂道。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足足骂了一个多时辰,谁也不敢贸然出击,两边军卒各自击鼓,最后击鼓的小卒累的虚脱了,不得不喝了口桃花醉,然后接着敲鼓。
最后,关二爷横下心,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便挥刀砍去。
华雄见关二爷来刀,甚是轻蔑,觉得一个醉汉身手能有多快,便消极迎战,结果关二爷刀沉力猛,一刀将华雄斩于马下。
我军一阵欢呼。
关二爷提着华雄人头,大步流星走进营帐,将人头摔到大帐地上。
众人皆惊。
曹大哥看着保温杯中的酒,拧开盖子,发现酒还冒着热气。
大家更是惊讶,酒且尚温!!
看来保温效果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