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_全文免费无广告阅读 > 玄幻奇幻 > 朱元璋奉天反明 > 第008章 著书:资治通鉴(下)

第008章 著书:资治通鉴(下)(1 / 1)

——书接上回——

神威十七年二月,宋朝,东都汴梁,夜色如墨,寒风凛冽。

贤贵妃蒋昕妍的寝宫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她苍白而痛苦的脸庞。产婆们手忙脚乱,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焦虑的气息。一阵阵剧痛袭来,蒋昕妍紧咬牙关,双手紧紧抓着被褥,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

宫门外,皇帝严浩焦急地踱着步,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担忧与无助。他一次次派人前去询问情况,却只得到一次次令人心寒的答复——“贵妃难产,情况危急”。严浩的心如刀绞,他恨不得立刻冲进寝宫,用自己的力量去分担爱人的痛苦。

夜色渐深,求救的钟声在寂静的皇宫中回荡,却似乎未能唤醒任何奇迹。严浩的眼中泛起了泪光,他仰头望向漆黑的夜空,祈求能给他一个奇迹,让他心爱的女人平安无事。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对苦命的鸳鸯。

终于,一声微弱的哭声划破了夜的沉寂,却也带来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贤贵妃蒋昕妍在历经一夜的煎熬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离开了这个世界。

蒋昕妍的脸上仍挂着温柔的笑容,仿佛在安慰着严浩,让他不要为自己的离去而太过悲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念念不忘与陛下共同著书的梦想,眼中流露出无尽的遗憾与不舍。

严浩冲进寝宫,看到躺在床上的蒋昕妍,泪水如决堤般涌出。他紧紧握住她的手,仿佛这样就能留住她即将消散的灵魂。蒋昕妍用尽最后的力气,轻轻拭去严浩脸上的泪水,声音微弱而坚定:“陛下,莫要伤心,臣妾能在您身边走过这一程,已是足矣。只愿您能完成我们的梦想……”话未说完,她的手便无力地滑落,眼中的光芒也渐渐黯淡。

神威十七年九月,东都汴梁,秋风萧瑟。皇帝严浩坐在龙椅上,目光坚定而深邃。他宣布命司马光专修《资治通鉴》,以此来实现与贤贵妃蒋昕妍共同的梦想。

整个朝廷为之震动,大臣们纷纷领命,誓要完成这一旷世巨著,以告慰贤贵妃的在天之灵。

与此同时,神威十七年十月,陈、许、汝、唐、颍、曹、濠、泗、庐、寿、楚、杭、宣、洪、渝等州,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悄然酝酿。百姓们惊慌失措,四处逃难,各地官府紧急动员,试图稳定局势。

然而,这场风暴似乎预示着更大的变革即将到来,为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而严浩,却仿佛置身世外,全身心投入到《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中,以此寄托对蒋昕妍的无尽思念。

神威十七年十一月,寒风凛冽,西蕃之地,漫天飞雪中,瞎毡之子瞎欺米征率部众,踏上了归附宋朝的漫长征途。他们穿越崇山峻岭,历经艰难险阻,沿途留下了无数疲惫却坚定的足迹。当瞎欺米征终于站在宋朝的边城之下,高举降旗,那一刻,城头的守军与城下的归附者,目光交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与期待。

消息迅速传遍朝野,举国震动,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在京城举行,瞎欺米征的归附,如同一股暖流,在寒冷的冬日里为宋朝带来了一丝温暖与希望。

神威十八年八月二十一,秋风萧瑟,皇宫深处,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正悄然酝酿。萧绰,这位曾以铁腕手段稳定朝纲、深受百姓爱戴的女强人,突然病倒,病情迅速恶化,整个皇宫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御医们轮番上阵,煎药熬汤,却始终无法遏制病魔的侵袭。

宫内外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朝野上下无不为之揪心。

治疗的日子漫长而煎熬,每一天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萧绰的意志与生命力在痛苦中挣扎,而时间却无情地流逝。

神威十九年二月十四,春寒料峭,皇宫内一片死寂,萧绰的生命之火终于耗尽。在那最后的时刻,她与皇帝严浩相对而坐,烛光摇曳,映照出两张满是泪痕的脸庞。

他们的话语低沉而深情,充满了对过往的回忆、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彼此深深的不舍。

严浩的痛哭之声,呼叫着萧绰的小名燕燕,痛声穿透了夜的寂静,回荡在空旷的宫殿之中,令人闻之心碎。

接下来的日子里,严浩沉浸在失去爱妻的巨大悲痛中,无法自拔。

严浩停止了上朝,将自己封闭在深深的哀思之中,整个国家似乎也随之陷入了停滞。

然而,皇后虞彤彤、良贵妃董佳妮、皇贵妃黎沐乔,这三位后宫中的佼佼者,没有选择旁观。她们轮番前来安慰,用各自的温柔与智慧,试图为严浩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让他看到未来的希望。

在一次次的劝慰与陪伴下,严浩终于逐渐走出了阴霾,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承担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风暴过后,宋朝的天空,似乎更加清澈,也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方向。

神威二十一年五月,烈日炙烤着大地,书斋内却是一片清凉宁静,‘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终于落下帷幕,这部耗尽无数心血的历史巨著完成了它的著书大业。

墨香四溢,书页翻动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严浩站在堆积如山的书稿前,眼中闪烁着坚定与自豪,他深知这部著作将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随即,他下令大力发行,一时间,全国上下,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寻常百姓,都竞相争阅,书坊内人声鼎沸,争抢之声不绝于耳,场面蔚为壮观。

神威二十一年六月,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突然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瘟疫,疫情迅速蔓延,所到之处,哀鸿遍野,人心惶惶。

严浩得知消息后,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事务,亲自带领一支由名医和官员组成的抗疫队伍,火速赶往灾区。

路上,他们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及时抵达。

严浩身先士卒,穿梭于病患之间,亲自指挥救治,他的身影在瘟疫的阴霾下显得格外高大。经过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努力,瘟疫终于在神威二十一年八月得到了有效的压制,灾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然而,严浩却因过度劳累,身体每况愈下。

神威二十一年九月,在回京的路上,他终因体力不支,突然晕倒。

消息传回京城,皇后虞彤彤心急如焚亲自前往照顾严浩。

皇后虞彤彤日夜守候在严浩床前,喂药、擦身、讲故事,用尽一切办法想要唤醒心爱的人。

然而,长时间的劳累和精神压力,让虞彤彤的身体也日渐虚弱。

神威二十一年十一月,京城已入深秋,寒风凛冽。

虞彤彤在照顾严浩的过程中不幸染上了风寒,病情迅速恶化。她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却依然强撑着笑容,安慰严浩不要担心。严浩看着虞彤彤日渐消瘦的脸庞,心痛如绞,他发誓要尽快好起来,陪虞彤彤去看遍世间美景。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对苦命的鸳鸯。

神威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寒风呼啸的夜晚,虞彤彤在严浩的怀抱中静静地离开了人世,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严浩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憧憬。

严浩抱着冰冷的虞彤彤,泪水如泉涌般滑落,他的心仿佛被撕裂了一般,痛不欲生。

神威二十二年一月,严浩在众人的劝说下,勉强进食,身体逐渐康复。

但他心中的自责与痛苦却如影随形,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虞彤彤的笑容和温柔的叮咛。

终于,在一次深夜的独自沉思中,严浩又一次病倒了,这一次,是心病难愈,他的身体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只能躺在床上,任由泪水打湿枕头,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与绝望。

神威二十二年一月十七日,寒风凛冽,雪花纷飞,严浩身着沉重冕服,面容肃穆,为皇后虞彤彤举行了一场空前盛大的葬礼。

葬礼之上,白幡飘扬,哀乐低回,百官跪拜,举国同哀。虞彤彤的棺椁缓缓沉入皇陵,每一声沉重的木响都敲击在众人心头,仿佛连同那曾经的繁华与温柔一并埋葬。

与此同时,严浩在庄重肃穆的仪式中册封了虞家众人,册封诏书宣读之际,大殿内气氛凝重,虞家成员或喜或悲,复杂情绪交织,权力的更迭与家族的荣辱在此刻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神威二十二年三月,春意渐浓,万物复苏。在黎沐乔温柔的开导与坚定的陪伴下,严浩终于从失去虞彤彤的悲痛中挣脱出来,眼中重新焕发出坚定的光芒。他开始在黎沐乔的协助下,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整顿朝纲,每一次决策都透露出他决心改变国家命运的决心。黎沐乔的智慧与温婉如同春日暖阳,渐渐融化了严浩心中的寒冰。

玄宋一朝神威二十二年五月,皇城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严浩在万众瞩目之下,册封皇贵妃黎沐乔为平皇后(三妻中的平妻,注:真正平妻是正妻死后第二个即位的才是平妻,而不是和正妻平起平坐)。

册封大典上,黎沐乔身着华丽凤袍,头戴九凤珠冠,端庄大气,每一步都踏出了母仪天下的风范。

严浩亲手为她戴上后冠,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这一刻,仿佛整个国家都为之振奋,新的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神威二十二年六月,夏日炎炎,严浩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意图彻底扭转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他频繁召集朝臣商议,每一次会议都充满了激烈的辩论与思想的碰撞。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良贵妃董佳妮突然病倒,病情来势汹汹,让整个皇宫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严浩闻讯,立即放下手中一切事务,匆匆赶往董佳妮寝宫,眼中满是焦虑与关切。御医们进进出出,紧张的气氛几乎凝固,所有人都在为董佳妮的生命祈祷。

神威二十二年十月,秋风萧瑟,落叶纷飞。随着董佳妮的离世,一些士族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利用董佳妮之死作为借口,企图阻止严浩的改革进程。

朝堂之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严浩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最终,他猛地一拍龙椅,怒目圆睁,声音震响整个大殿:“董佳妮之死,乃天数使然,岂能阻我改革之志!尔等若再敢阻挠,休怪朕不客气!”

言罢,大殿内一片死寂,原来董佳妮没有死去,而是严浩借此除掉了一些士族,严浩大怒下令杀了十万多士族官员。

神威二十二年十月七日,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严浩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上,目光穿过层层珠帘,凝视着殿外渐渐暗淡的天色。他的面容略显憔悴,眼中闪烁着难以言喻的疲惫与决绝。

大殿内,群臣静默,空气仿佛凝固,只闻窗外偶尔传来的鸦啼,为这沉重的气氛添上一抹不祥。

终于,严浩缓缓起身,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朕,意已决,决定退位让贤。”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群臣面面相觑,震惊之余更多的是不解与揣测。随后的一个月内,整个玄宋帝国笼罩在一片动荡与变革之中。

严浩的决定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而太子,则在一片复杂的情绪中,紧锣密鼓地筹备即位大典。

神威二十二年十一月的一个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金光闪闪。太子身着龙袍,头戴皇冠,在万众瞩目下,步入了太和殿,正式成为玄宋帝国的第二位皇帝。

与此同时,严浩带着两位挚爱~温婉如水的黎沐乔与聪慧过人的董佳妮,悄然离开了皇宫,踏上了游历天下的旅程,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远方的尘土之中,留下了一段传奇佳话。

龙凰元年(神威二十三年)三月,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严浩与两位佳人已游历数月,他们换上平民衣裳,隐姓埋名,仿佛世间最普通的旅人。

然而,在这看似平凡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严浩虽已退位,但心中那份对国家的牵挂却从未消散。他暗中联络了成为皇帝的儿子,让儿子给自己在帝都安排一个官职,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这片土地。

儿子听后,心中五味杂陈,既感念父亲的深情厚意,严浩以一个管理员的身份,悄然入驻了帝都监察院,开始了他新的使命。

下午,临近傍晚之时,监察院大楼,六扇门的劳动模范,徐茂终于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

他正准备回家,但这时…徐茂的上司,六扇门总督刘璇德,却突然拦住了他:“跟我来吧,徐茂,刘旭将军要见你。”

“诶?”徐茂愣了一愣,顿时意识到情况不妙:“刘旭部长,就是现任监察院刑事部部长,天武将军刘旭。”

刑事部下辖刑事总务锔,六扇门、药觉部、大觉恃、仵作部,仵作部,搜查研究所,不良人搜查队,作为监察院这样一个庞大部门的一把手,刑事部部长的地位可想而知。

这些官职还是玄宋开国皇帝严浩制定的,而徐茂只是六扇门之下捕头。

“那个…刘旭部长找我是为了?”

“你还问我?”

“额!”

“今天中午玄武巷的那个案子,你知不知道自己给监察院丢了多大的脸?”刘璇德的声音如同惊雷,震得屋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

阳光从窗棂的缝隙中顽强地挤进来,却似乎也被这紧张的气氛所压制,变得黯淡无光。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或惊愕、或羞愧的脸庞。

“居然被那个才十岁的包拯帮着把案子破了!”刘璇德的话语如同锋利的刀刃,毫不留情地切割着空气,也切割着在场每一个人的自尊。他的眼神中燃烧着熊熊怒火,仿佛要将这耻辱的一幕永远镌刻在心中。

回想起那个场景,玄武巷内人声鼎沸,百姓们议论纷纷,而小小的包拯却站在人群中央,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真相。他手指轻点,条理清晰地分析着案情,每一步都精准无误,直指罪犯的藏身之处。

“而我们监察院呢?”刘璇德的声音愈发低沉,带着一种压抑的愤怒:“只是负责收尾而已,竟然还能让犯人抢到捕快的普陵刀!”

监察院的捕快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在犯人的凌厉攻势下,竟然显得有些手忙脚乱,无法形成有效的围堵。

“最后捕快没能控制住局面!”刘璇德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和失望:“结果出手解决问题的又是一个路过的学院学子!”

那学子身穿青衫,面容俊朗,如同天降神兵般出现在战场上。他身形矫健犯人应声倒地。

“学子,学子!”刘璇德的声音中充满了讽刺和自嘲:“没有学子帮忙,我们监察院就连看住犯人的能力都没有吗?”

刘璇德的目光在徐茂脸上扫过,徐茂有些尴尬、愧疚地承认着错误。

“唉……徐茂啊!”刘璇德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与沉重。他的脚步在即将踏入电梯的那一刻微微一顿,目光复杂地望向身旁低垂着头的徐茂,到底是多年的老朋友,那份责备与失望在眼神交汇的瞬间,化作了一声悠长的叹息。

刘璇德的语气不由自主地缓和下来,仿佛是在给自己,也是在给徐茂一个台阶下:“这件事,我也爱莫能助,最终如何处理,恐怕还得看刘旭将军铁面无私的态度了。”

徐茂的心猛地一沉,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舔了舔干涩的嘴唇,声音细若蚊蚋:“嗯……”

那简单的应答中,藏着无尽的忐忑与心虚。他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眼神闪烁不定,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能牵动内心深处那根名为“恐惧”的弦。

两人并肩而行,却各怀心事,步伐沉重得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棉花上。走廊的灯光昏黄而黯淡,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未知与不安。

终于,他们来到了大宋刑事部长的办公室门前。

徐茂的心跳加速,几乎要跳出胸膛,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那几乎失控的情绪。刘璇德轻轻敲了敲门,那简单的动作在此刻显得格外沉重,仿佛是在敲响命运的警钟。

“进来。”里面传来一个低沉而有力的声音,那是刘旭,四十多岁快五十岁的他声音如同一把无形的剑,穿透门缝,直刺人心。

门缓缓打开,一股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

徐茂和刘璇德一前一后踏入房间,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锋利的刀刃上。

刘旭就坐在那张宽大的案桌前,背对着窗户,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他坚毅的脸上,勾勒出冷峻的轮廓。他的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

见到徐茂和刘璇德进来,刘旭并没有立即开口,而是静静地审视着他们,那双眼睛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直达灵魂。

——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十二城烟火 逆世乾坤梦 圣魔灵血 命斗神 创仙代 超神宿舍 两色弈 灵传承 金河战记 灵素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