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更清楚,一旦接受了这笔钱,就意味着她彻底欠了南浔。
如果南浔真替她把钱还了。
那不就等于她又欠了他一笔?
而且是笔大到无法轻易还清的人情债。
池晚心里有些乱。
她低头看着碗里的面,热气已经散得差不多了。
她低声说:“总会有办法解决的。法律程序我熟悉,我可以起诉王昭高利贷,可以申请债务重组,也能通过调解终止他的骚扰行为。这些事,我可以自己处理。”
这话听起来像在为自己争口气。
可从一个刚执业的新手律师口中说出来,实在让人难信。
她才拿到执业证不到半年,独立办案的经验寥寥无几。
面对王昭这种惯于钻法律空子的人。
单靠她一个人,真的能全身而退吗?
南浔冷笑一声。
“你有案子吗?你有稳定的客户资源吗?有靠山吗?你的律所背景是什么?上面有没有人帮你撑腰?还是说,你真以为心里念着那几个‘公平正义’的字眼,就能让那些人主动退让?”
他盯着池晚涨红的脸。
“池晚,你还是跟以前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说话也不懂得圆滑。”
“那二十万,我没出。逗你玩的,你以为我会为了王昭那种人浪费钱?那种人,品行低劣,毫无底线。我不但不会出钱,也不会让我的名字和他有任何关联。”
她怔了一下,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随即嘴角微微一扬,觉得这才像他。
南浔从来不吃亏。
他一向精于计算。
怎么可能白白拿二十万,去填王昭那个无底洞?
王昭那种人,贪婪成性,给一次就有第二次,根本填不满。
可王昭就是条疯狗,咬上了就不松口。
他盯上池晚之后,接连几天发骚扰短信,还在她律所门口蹲守。
这种人一旦被激怒,根本不在乎后果。
她低着头问:“那你到底做了什么?他们怎么会突然停止骚扰?你是不是威胁了他们?用了什么手段?他们为什么会收手?”
“你猜。”
她累了,工作了一整天,精神紧绷,此刻只觉得脑袋发沉。
她抬起眼,语气淡淡。
“我不猜,也没兴趣猜。你现在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对我来说都不重要。”
南浔却偏偏凑近,绕过桌子,走到她身后。
他靠到她耳边,声音压得极低。
“我说,你是我罩的人。动你,就是冲我来。”
池晚眼神一闪,瞳孔微微收缩,身体瞬间绷紧。
她猛地推开他。
“吃完了,走吧。别在这里浪费时间。”
他向来喜欢看她无措的样子。
以前就常常这样戏弄她。
所以她从不当真。
南浔笑了笑,嘴角上扬。
他没反驳,也没解释。
心情不错地站起身,整理了下衣领,转身朝门口走去。
池晚站在原地,听着车子发动的声音。
由近及远,渐渐消失在夜色里。
她站在窗前,望着空荡的街道。
脑子里却一遍遍回放他的话。
他说她没长大?
错了。
如果她还是那个不懂事的小姑娘,遇事只知道哭。
今天他就不会替她出头,更不会出面摆平这些烂事。
她早就料到,南浔不会袖手旁观。
他或许表面冷漠,多年不联系。
可一旦她出事,他一定会出现。
他欠她的,从来不只是兄妹情。
还有那些年她独自承受的委屈。
第二天。
手机屏幕亮起,弹出南浔发来的微信消息。
“我给你安排了新地方,收拾好就搬。”
池晚看着那条信息,眉头微皱。
随即手指轻点,没有回复。
不过,她心里清楚,确实该搬了。
王昭的事情闹得不小。
虽然她没有对外多说什么,但流言传得很快。
这种影响已经开始波及到宁宁。
前天宁宁从幼儿园回来,说班上有小朋友笑她没有爸爸,还学大人语气说“你妈妈名声不好”。
她不想让女儿小小年纪就背负这些。
环境变了,人言可畏,继续留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
搬家对池晚来说,早已成为了常态。
从大学毕业那年起,她就一直在城市里辗转。
每次换地方,她都只带必要的东西。
她打开手机,翻出收藏夹里保存的本地口碑最好的中介电话。
拨通后只说了自己的预算和需求。
对方效率很高,当天下午就发来三个房源信息。
她选了其中一个。
房子在城西的新建小区。
两室一厅,采光好,装修干净,步行到安乐小学只要十分钟。
虽然租金比之前的高出不少。
但她没有犹豫,当场付了定金。
下班后,池晚带着宁宁一起搬了家。
行李不多,两个大箱子,一个儿童推车,加上几袋生活用品。
新房东帮忙联系了搬家司机。
两个多小时就把所有东西搬进了新家。
这次的新住处确实好很多。
楼道干净,电梯运行平稳,门禁系统也完善。
邻居们见面会点头打招呼。
当天晚上八点多,门口响起敲门声。
池晚透过猫眼看见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站在外面,手里提着一袋苹果和一串葡萄。
她打开门,阿姨笑着递上水果。
“刚搬来吧?我住三楼,姓李。”
池晚道谢接过,邀请对方进屋坐一会儿。
两人在客厅聊了几句,气氛还算轻松。
聊着聊着,李阿姨忽然换了话题:“咱们这栋有个小伙,对你挺有意思的,托我来问问你有没有对象。”
池晚微微一怔,没有接话。
李阿姨继续说:“这小伙子我熟,人长得周正,性格也好,是附近小学的老师,我觉得你条件也不错,年纪相仿,就算不在一起,也可以交个朋友!”
池晚低头思索片刻,随口问:“哪个小学?”
“安乐小学。”
池晚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她放下手中的茶杯,坐直了身子。
“安乐小学?你是说城西安乐小学?”
“对,就是那个。”
她立刻想到了宁宁。
女儿马上要上小学了。
她一直想把宁宁送到安乐小学去。
那里的师资力量强,管理规范,家长口碑也很好。
可问题是,她户口不在学区范围内。
之前托人问过几次,都说名额紧张,政策卡得严,短时间内很难办下来。
如果能认识一个在安乐小学工作的老师,或许可以问问具体的入学政策。
“要不这样,改天我请你吃个饭,也认识一下那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