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对大虞朝的旧事略知一二,那么您一定记得安华王府。
如果您记得安华王府,那您一定记得安华王府里的四位姑娘。
此文便是给这四位姑娘写的。
大虞朝,泽恩二年,腊月。
这个王朝只有两个异姓王,安华王林储才便是其中之一。他如今年近半百,其妻乃是兴国公之女,人们称她为温夫人,他还有两房妾,一个是陈氏,另一个是洛氏。
在这一妻二妾的多年陪伴下,安华王有幸得了四子四女。
头胎是和温夫人所出的少爷,名唤林和甫,如今年过弱冠,现任翰林学士,已将李尚书的女儿许给了他,只还未娶进门来;接着便是陈姨娘所出的大姑娘,叫做林霁卿,如今十八岁,因着温夫人疼惜女儿,迟迟未让她出嫁。
后来家里又有了两个少爷,一个是洛姨娘所出的二少爷林悟甫,如今十七岁;还有一个是陈姨娘生的少爷林嘉甫,只比悟甫晚了两个月,二人同岁。
后来温夫人又诞下了二姑娘、三姑娘和四少爷,分别取名为涟卿、玉卿和颜甫。涟卿十六岁,玉卿十四岁,颜甫只有十一岁。
而安华王府最年轻的主子,便是那位洛姨娘所出的四姑娘林沁卿了。
这位沁姐儿年方十岁,却偏偏最喜欢胡思乱想,一刻也闲不下来。
近些日子,她久病初愈,所住的自芳苑被沉闷吞噬着。
“沁姐儿,太太派人送来了一对儿玉佩,”丫鬟拟雪捧着东西进来了,“既然好了,咱就找三姑娘玩去吧?”
话音刚落,扫花忙忙地取了衣裳来给沁卿穿上,笑道:“也能出去走走了,咱坐车去,这样暖和。”
“不要嘛,我要走着去。”沁卿说着就带着拟雪走出门去。
扫花拉住了拟雪,对沁卿说道:“那怎么行,你才好了,又冻着你。”
朔光从旁边走过,撂下一句轻飘飘的话:“这有什么的,反正她都好了,还能老是这么管着,又闷着她,不够麻烦的。”
原来姑娘们除了按旧例所得的每人两个贴身大丫鬟之外,赵老夫人又拆散了“一套”大丫鬟,把她们分给四个姑娘,一人一个。
朔光便是赵老夫人分来的丫鬟。和扫花拟雪两个人不同的是,朔光在府里办事办久了,来服侍小一辈的主子,自然有些不服气的,再加上她玩世不恭,压根不想好好伺候沁卿,因此在沁卿身上的事,也是有些不上心的。
沁卿现在就不喜欢有人这么寸步不离的伺候她,所以对朔光是没什么意见,甚至有些欣赏她,倒是扫花时常表现出不喜欢朔光的样子。
虽然扫花心里很不爽,也没少和拟雪说过朔光的不好,但不知为何,她从不和朔光计较,反而在人家跟前时,对人家很客气,转头对拟雪说:“那你可看好好看着姑娘,你也别一路上又是捡树枝儿又是捏雪球儿的,老婆子见了又说你。”
拟雪胡乱应着,带着沁卿出去了。
两人走后,扫花看了朔光一眼,问道:“你喝茶么?”
“你自己喝吧,好有劲干活儿,在某人跟前儿现现眼。”朔光挑了挑眉,看向对方的眼神满是调侃,说道。
一丝震惊扫过扫花的心尖儿,弄得她的心痒痒的,但她仍然嘴硬道:“姐姐,我并没想着在谁跟前儿现眼,你这是什么意思?”
“都说什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朔光笑道:“我就知道你要在那人跟前儿现眼,你也没少在旁人跟前说过那人的坏话,我都是知道的。”
见扫花脸红了,朔光故意捏了捏她的脸,见她一副羞愤欲死的模样,才满意地笑着走了。
只留下扫花愣在原地。良久,摸了摸被朔光捏过的脸颊。
仍是烫的。
三姑娘玉卿所住的地方,叫做垒宝阁。她的院子之前可是百花争艳,可是在隆冬时节,竟只剩水仙一种了,幸而玉卿喜欢花,把它们照料得欲发像那世外之物了,人们都喜欢。
她的丫鬟剪雪正在外面看花,见沁卿来了,忙笑脸相迎,帮她把门帘子掀开,往屋内道:“四姑娘来了。”
腊月的夕阳对女孩子毫不吝啬,有它在,红箩炭立刻失去了尊严。夕阳让玉卿显得更加温润,连她正在弹奏的古琴都愈发有了灵性。
玉卿见沁卿进屋来了,忙停了琴,问道:“你身上大好了?”
“不过受了寒,早已好了。”沁卿笑道。
听沁卿这么说,她便派人取了袄儿和手炉:“太太给咱的玉佩你见着了吗?咱一块儿上太太那儿道谢去。”
二人正准备动身,就见赵老夫人屋里的夏草来了:“老太太传姑娘们去吃饭。”
在一众佣人的簇拥下,二人往赵老夫人处去了。
“你们快坐吧,颜哥儿早饿了。”赵老夫人一面抚摸小孙子林颜甫的头,一面笑着对孙女们说。
姑娘们告了座,老太太一直让年纪最小的沁卿离自己坐得最近。
“老太太,”在外头伺候的一位小丫鬟进来,“才刚悟二爷身边儿的小厮来说,那边儿的小王爷请咱家三位爷上他们府上用膳去,今儿陪不了您了。”
赵老夫人闻言,顿时减了精神,但仍不假思索道:“既如此,那就让他们哥儿仨玩去吧,就是早些回来。”
丫鬟答应着出去了。她说的“那边儿的小王爷”便是赵老夫人的侄孙,也是庆亲王的儿子——赵少菁。赵少菁自幼与二爷林悟甫交好,如今竟到了你在我这儿住一晚,我在你那儿客一宿的地步。
赵老夫人对这样的事儿自然习以为常,只是现在快过年了,和甫和嘉甫倒不过只是常去玩儿一会儿,那悟甫竟然还不大招家,心中不免觉得冷清。
丫鬟们已捧了茶水来,众人漱过口后方开始用膳。
那边颜甫也胡乱扒拉了几口饭,便急着要上庆亲王府找哥哥们去,霁卿和玉卿怎么劝也劝不住,只得放了他去,让人好生跟着,别磕着碰着。
赵老夫人的目光一直系在颜甫身上,随他飘向了远方,最终又落回了四个孙女身上。
还是四个孙女各有各的好:霁卿杏眼桃腮,冬日可爱;涟卿剑眉星目,高挑出众;玉卿眉目含情,端庄娴静;沁卿目含水波,稚气未脱。
老夫人越看越喜欢,脸上也蒙了喜气。
此时涟卿也吃饱了饭,和霁卿相视一笑,搁下筷子向老太太笑道:“祖母,我们的女先生不是要过了二月才来给我们讲学么,这样成日家太闷了,学业也容易荒废,我和大姐姐想着和妹妹们先一块儿自习,把林下堂拾掇出来,上那儿学去。”
沁卿好奇道:“林下堂?是我家附近的那个小院子吗?”
“你跟着你涟姐姐学坏了,也闹起来了。”赵老夫人点了一下沁卿的眉头。
涟卿笑道:“老太太,我可什么都按着规矩来的,哪里就让四妹妹学坏了呢!”
玉卿蛾眉微蹙,说:“到底是二姐姐多虑,看看书做做针线,一天就过去了,也没见谁荒废了课业。”
涟卿朝她眨了眨眼睛。
赵老夫人笑道:“你们要有这个精力,那就去吧。只是你们干这劳什子好像不是为了这个。”
霁卿忙道:“正是呢,这与寻常的用度不同,虽说那笔墨纸砚一类并不缺,可旁的东西并不尽然,单说那作画,除了我,这三个丫头都不大作画,颜料就不多,还有别的呢,咱家虽都有,却不知好用不好用,只能自掏腰包……”
“你们一月四两银子,吃穿用度都是花官中的,怎会不够?”赵老夫人问道。
霁卿答道:“咱自家的颜料就不大好,我都是让买办上外头买去,且我有时还往庙里捐香火,花的钱自然多了。二妹妹没花钱顾首不顾尾,四妹妹么……”
老夫人笑道:“沁丫头,你总不能也没钱了吧?”
沁卿抬起头看着老夫人,良久才说道:“先生的书多,我也多买了几本子书。”
“你这么点儿小人儿,字都认不全呢,瞎讲究。”老夫人哭笑不得。
玉卿忙道:“老太太,我的钱一直攒着,倒是够我们玩到二月的。”
赵老夫人欣慰道:“玉丫头不错,咱这样的人家,最难得的就是居安思危。罢了,若是缺钱,和你们娘要,你们这会子若是吃好了,便散了各自玩去吧。”
四人一下子心情舒畅了起来,起身告辞。
刚从赵老夫人那里出来,涟卿就继续和霁卿叨叨收拾林下堂的计划了,正当沁卿想和她们一起探讨时,远处有一个身影渐渐靠近……
“姑娘们,好端端收拾林下堂做什么?”
四位姑娘先是被吓得一惊,定睛一看,原是温夫人身边的荣娘。
沁卿连忙抢在涟卿之前说道:“我们想收拾出来玩呀,就跟王右军他们那样,好多人聚在一起吟诗作对,多好呀。”
玉卿立刻指正:“我们哪能和王右军比呀……”
“哎呦姑娘们,我哪知道什么右军左军!不过是来时听见了,问一嘴。是太太让我来问你们,她送的玉可是好玉么?”荣娘突然想起来自己此行的目的了。
“玉自然是好的,太太怎么还有疑虑呢?”霁卿问。
“玉是人家送的,太太觉得好就给姑娘们了,可她什么时候打消过疑虑!姑娘们忙去吧,我把话回了太太。”荣娘道,辞了姑娘们就找温夫人去了。
只见温夫人正和陈姨娘一块描花样子,洛姨娘歪到一边的榻上看闲书。荣娘试探地叫了温夫人一声,便把玉的事和收拾林下堂的事都告诉温夫人了。
“准是涟丫头的主意,”温夫人叹了口气,说道,“玩心不退的丫头。明儿我让人把林下堂收拾了,让她们玩去吧,再问问她们用不用钱。”
洛姨娘放下书,凑上前道:“二姑娘的主意?那准好玩,就是怎么不喊我呢,我明儿问问她去。太太也不用让人收拾了,我带着小婵和小娟儿去就行了。”
“她们姑娘家的事,你又凑热闹去了!”陈姨娘无奈地戳了一下洛姨娘的额头。
“洛妹妹年轻,爱玩就爱玩吧。你带着那两个孩子去,得收拾到猴年马月,我另添几个人去。”温夫人笑道。
洛姨娘心里直唱小曲儿,晚上也翻来覆去地难以入眠。每次有和年轻的姑娘们待在一起的机会,她都会觉得自己是鲜活的。
挨完了黑夜,洛姨娘就想把小婵和小娟叫起来梳洗,因为她温夫人派的人也准备好收拾林下堂去了。
冬天太冷,起得又早,小婵小娟醒的太慢,洛姨娘瘪了瘪嘴,不等她们了,自己梳洗好就往林下堂去了。
此时的林下堂,有一个小厮手里拿着什么东西,正面露难色地在门口张望,见洛姨娘来了,连忙递上了手中的东西。
洛姨娘一见那花花绿绿的香囊,立刻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