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清明节前夕,我怀揣着对英雄的深切崇敬,再次来到姜维纪念馆门前。
这里是甘谷县六峰镇姜家庄,也是蜀汉大将军姜维的出生地。站在纪念馆门前,望着气象庄严的砖塔式叠檐门楼,两侧四四方方的影壁墙上“文武忠孝”四个大字醒目亮眼,不由人对那位志存高远戎马倥偬的蜀汉大将军肃然起敬。
门楼建于1999年,匠心独具,砖角出檐,拱脊瓦兽,“姜维纪念馆”五个字镶嵌其上,“文韬武略随卧龙六出祁山功垂千古光辉耀日月,孝亲忠国辅后主九伐中原壮志未酬诚心鉴天地”楹联竖列两旁,表述着姜维的一生,功勋卓著,蕴含着千年的豪迈与沧桑。
跨上三级台阶步入纪念馆的大门,看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姜维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显庄严肃穆。站在这里,缅怀两千年前将军赤胆忠心力挽狂澜砥砺前行,精神永在,灿烂辉煌,激励着华夏儿女意气风发前进前进。
纪念馆一进两院,后院是九十年代筹建的姜公祠,祠堂的牌坊门楼红门抱着立柱,拱斗扣叠,撑起碧檐青瓦,门楼嵯峨,景象俨然。姜公祠三字以上,悬着一幅蓝底金字的匾额,上书“泓波”二字寓意深远,既体现了水的清澈与深邃,又象征着将军的智慧与精神和廉洁自律的美德。姜公祠于九十年代开始筹建,先前由几位退休干部倡议,经地方群众鼎力相助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筹集了资金50余万元,1997年9月姜维纪念馆的前期工程姜公祠动工修建,历时两年,于1999年秋竣工完成,方为今状。
沿着门楼的台阶拾级而上,二十七层台阶步步高升,陈述着将军二十七岁封候拜将。走进姜公祠堂,这里的建筑独具风格,建筑面积三百六十平方,喻言周天度数,太极阴阳。主殿气势恢宏,褚红色的廊柱顶天立地,檐牙抱柱,斗拱撑梁。屋顶为两坡水,四翘角,起直山脊飞龙在天,走双瓦带坐尊立兽,青绿色的硫璃瓦泛光流彩,蔚为壮观。
最显眼的是矗立在院子里的一排石碑。那座豆砂色石碑别具一格,“姜维故里”四个字字体端庄,遒劲飞扬,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的题赠。左侧第一块是前日本副首相后藤前正晴题写的“姜维纪念碑”,右侧是青海军区原政委题写的“忠烈昭范”一碑,其余石碑是一些书法家和当代军政人员的敬献。无不体现出军民人等对将军的景仰。
庭院里更有深意的是那樽皴纹奇石,此物只应天上有,祥瑞自然,“雷泽轸璞”四个字告诉我们天地造化,将星如炬彪炳千秋。西面墙壁上“山河昭晖”的三十六韵组诗镌刻成行,那是邑人为纪念汉平襄候一千八百年诞辰时的敬撰,彰显着将军的丰功伟绩,又说明他的事迹在永远地颂唱。
高树参天,风铃叮当,我们走进了神圣的殿堂,将军绿袍金甲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看向远方,让我们想起了风樯阵马刀光剑影的古战场。你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忠勇担当,扶大厦于既倾,挽汉室于危亡,古往今来忠义千秋万古留芳。
神像高度为2.7米,意合三九之数得遇诸葛丞相,同年封候拜将。大殿分为三间,天下三分,正中间宽2.64米,偏殿间宽2.02米,间宽有度,意表着生死年号。进深6.2米,东西12米,不尽相同自有取意。殿内侧面的三十六幅壁画记录着一段又一段他的故事,智收姜伯约、诈降败曹真、大战铁笼山、背水破强敌、段谷遭暗算、斗阵破邓艾、弃粮胜魏兵、避祸屯沓中等等,世代传颂脍炙人口。
三国时期风云变幻,黎民百姓屡受刀兵之灾。公元202年壬午,姜维就出生在纪念馆后面这座山上的窑洞里,当时时局艰难,他从小天赋异禀,习文练武好学不倦,九岁的时候,马超败走潼关复夺凉州围了冀城,姜维的父亲姜冏战场殒命,母子俩相依为命艰苦俱尝。姜维十七岁到军前效力,文武双全,英姿勃发,太守见姜维骁勇,让他继父职为中军参将,一时为天水俊杰。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突袭陇右,天水太守马遵怀疑猜忌,两难之中姜维投靠蜀汉,诸葛亮见姜维博览群书尤善军事,思虑缜密,委以重任,为仓曹掾总管钱粮兵务。尔后,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候。南征北战,继蒋琬费祎之后,加封平襄候,拜为大将军统率诸军。做为诸葛亮的传人,他继承武候遗志,先后九伐中原,奇袭洮西大战陇西,屡建奇功。后来刘禅昏聩,黄皓专权,公元262年,姜维去沓中屯田避祸,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江油,攻破成都,后主降魏,蜀汉灭亡。姜维依然忠心耿耿,诈降钟会,一计害三贤,壮烈殉国,死在乱军之中。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是君。”纵观历朝历代,文韬武略如姜伯约者能有几人?大义千秋重,永怀诸葛恩,他的忠孝节义感天动地。一部《三国演义》让蜀汉大将军人尽皆知,他的壮烈故事将代代相传,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李继承 202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