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bao)看冀县地方奀(sui),伏羲皇帝头一辈。
桑叶儿衣裳脸上黑,伏羲爷生在古风台。
伏羲爷出生本没田,没衣没食没房间。
先穿龙颪(gua)叶,后穿桑叶衫。
吃的是龙颪籽,喝的是龙眼泉。
龙颪背子厚,七口八口咬不透。
住的是土窑洞,窑洞没底留人间。
羲皇故里古风台,九龙腾云灵泉开。
太昊独尊巽乾艮,五岳朝圣都得来。
在甘肃天水甘谷县的山间地头,老辈人总爱哼着这首民谣。伴着晨雾与炊烟,歌词里藏着的,不仅是人文始祖伏羲的传说,更有一种神秘古树的千年故事——龙颪。
这龙颪树可不简单,它学名叫文冠树,民间叫龙颪树、神树、降龙木,在佛学里,它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叫菩提树。它的名字,就带着股“龙”的威严劲儿,因为它诞生在伏羲的出生地太昊山古风台。相传,伏羲吃着龙颪籽,喝着龙眼泉的水长大,还用龙颪果的形态悟出了八卦。轩辕氏教会人们种植它,连《诗经》里都藏着它的身影。千百年过去,龙颪果早不是普通的树木,而是承载着伏羲文化、易文化的“活化石”。
从外表看,龙颪树就像大自然的“变形金刚”。它既能长成 1米多高的灌木,也能窜到 25米的参天大树,树形苍劲如龙,威风凛凛。每到花期,白色花瓣带着褐色、紫红色,五瓣裂开呈五角形,就像天空撒下的五角星。更神奇的是,龙颪果分雌雄,雌果成熟后是三角形,甘谷人叫它“三棱子”,里面分三格六瓣,每瓣藏着 2 - 4粒种子,对应着 12个月、12年和 24节气;雄果则是上圆下八角,内分四格八瓣,代表四象八卦,又叫“八卦果”“盖天果”,每瓣 4 - 8粒种子,暗合连山易的 64卦。这些数字可不是巧合,相传伏羲正是受龙颪果启发,才发明了太极天球和八卦。
龙颪果不仅有文化内涵,还是个“宝藏树”。它的果实能炒着当干果吃,果肉乳白色,咬一口油嫩润滑,甜中带点微苦,还有股独特的芳香。种子能榨出香喷喷的食用油,树叶还能制茶。它的木材坚硬细腻,是做高档家具的好材料。开花时满树繁花,结果时形态各异,颜值与实力并存。
在古风台的山崖边,至今还生长着许多龙颪树。老人们常说,“颪”字就来源于古风台下的“风洞”,也叫“伏羲洞”。传说洞里住着条大长虫,风姓和龙颪的名字都由此而来。虽然听着像神话,但这些故事一代代传下来,让龙颪果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有人说,登上太昊山见到龙颪树,今生能享荣华,来世还能当神仙。这话或许夸张,但足以看出人们对它的敬畏与喜爱。
如今,龙颪果依然是我国独有的国宝级稀有树种。它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
李继承 2025.6.22.